通往悬崖村的“天路”

时间: 2017-09-28 10:36 来源: 金年会创景 作者: 旅游规划中心

在悬崖边上伫立着一座村庄,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,何况是一座海拔1400多米,垂直地面距离800多米的村庄。当地村民如何生活?每天通向外界的道路是怎样的?这样的村子怎样走出 旅游扶贫 之路?
金年会所说的 悬崖村 就是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勒尔村。如此险恶的条件下,仍住着72户村民,就在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之上。
村民通往外界之前只是靠着17根藤梯,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。虽然勒尔村属于山间台地,光照充足,适合农作物生长,也种有青花椒这种特色经济作物,但受限于交通,当地村民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,始终无法发展商品经济。
同时,当地孩子们上学也很惊险且漫长,上山大约90分钟,下山通常需要1小时。之前有个孩子滑了一下,幸好被崖边的藤条挡住,才捡回一条命。近几个月,纪录片《天梯上的孩子》播出后,当地为这个地方的村民修建了一条钢筋天梯,安全性才有了提高。
阿土勒尔村在上个世纪正式因为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悬崖之上,交通受阻,位置闭塞,才躲避了战乱与土匪,以最原生态的样子保留到了现在。朴素的村民,天真的孩子,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才是这里最宝贵的旅游财富。更何况阿土勒村在美姑河大峡谷的断层之上,大峡谷、大裂缝、山顶观光等这些自然资源。说明阿土勒尔村具有吸引力的,至于如何在保护中开发,引领阿土勒尔村村民走上旅游扶贫之路,接下里金年会创景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。
1、开山修路不如保留天梯
支尔莫乡政府曾经打算过为悬崖村开山修路,但成本过高,造价在6000万左右,上面的住户又比较少,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,所以就一直搁浅。 金年会创景 认为,开山修路不光是破坏自然资源,同时,对悬崖村原本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破坏。悬崖村没了天梯,就像是泰山没了日出,三亚没了海滩,没了招牌,就像风筝断了线一样,失去灵魂。所以,这两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:一是在原本天梯的基础上安装护栏,不仅提高安全性,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悬崖村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;二是将每段天梯上安装可升降的保护绳,增强安全性的同时,也增加游览趣味性。
2、遵循 悬崖村 本身的发展规律
阿土勒尔村最早可追溯到200年前,并且从奴隶社会一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,没有匪患,没有战乱,生活比一般动荡的地区要更加安逸,一副屋舍俨然、鸡犬相闻、阡陌纵横的世外桃源般的画面。如果大力开发,用钱“砸出”一个悬崖村,引来大批量的游客,显然会破坏本身的质朴的本色, 金年会创景 一直以“ 生长规划、操盘天下 ”为理念,遵循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,阿土勒尔村需要一份独立的空间,脱贫之路还是要让村民自己去走,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这里。
3、 休闲农业 悬崖村 铺设脱贫之路
阿土勒尔村早前村民自种的玉米、土豆等作物,在同等条件的高山上产量名列前茅,这也给了青花椒极好的生长环境。核桃树、青花椒树、再加山下种植的脐橙,在海拔1400米的悬崖之上,互相连成一片的景象一定很壮美。通过村民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的模式,形成以青花椒和核桃树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。
全国像阿土勒尔村这样在悬崖之上的村庄并不在少数,阿土勒尔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。“蜀道难,难上青天”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,从先秦开始,金年会就在修路。的确,从修路开始,商品经济得以延续,各地文化之间有了沟通交流,生活越来越富足,但逐渐金年会也在失去一些东西,越来越趋同的生活方式,利益为上的价值观。成千上万条路构成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,复杂的道路设计,复杂的人际关系。有些路还是越简单越好,就像 悬崖村 的“天路”一步一步往上爬,虽然慢一点,但最自然,最纯粹。
分享到:
下一篇: 穿越时代的烙印—工业旅游
上一篇: 经济深度调整 如何突围?
金年会创景
金年会创景
金年会创景